欢迎来到云南昆明律师网

注册 | 登录

司法鉴定技术规范之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2012-12-06 12:09:15 来源:司法部网站 作者:admin-云南昆明律师

司 法 鉴 定 技 术 规 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司 法 鉴 定 管 理 局SF/Z JD0201004-2010

I

目 次

前言 ………………………………………………………………….. II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 1

第 2 部分 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 7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 11

第 4 部分 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 17

第 5 部分 打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 23

第 6 部分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 ………………………………………………. 29

第 7 部分 传真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 33SF/Z JD0201004-2010

II

前 言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是由系列规范构成,下面列出了这些规范的预计结构。

——第 1 部分: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第 2 部分:印刷文件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第 3 部分: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第 4 部分: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第 5 部分:打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第 6 部分: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

——第 7 部分:传真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本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提出。

本规范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施少培、杨旭、凌敬昆、钱煌贵、徐彻、卞新伟、孙维龙、奚建华、陈晓红。SF/Z JD0201004-2010

1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印刷文件鉴定的基本术语及其定义。

本部分适用于文件鉴定中印刷文件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 9851.1-9印刷技术术语

GB/T 15962-1995 油墨术语

GB/T 17004防伪技术术语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3 术语和定义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中规定的术语和定义,

及以下规定的和引用的 GB 9851.1-9《印刷技术术语》、GB/T 15962-1995《油墨术语》、GB/T 17004《防

伪技术术语》中术语和定义均适用本部分。

3.1 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3.2 印刷文件:又称印刷品、机制文件。指采用各种印刷技术制作的各类文件的总称。印刷文件包括

传统制版印刷文件、办公设备机制文件、特种印刷文件和防伪印刷文件四大类。

3.3 印版:依据原稿复制的印刷模版。

3.4 制版:依照原稿复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

3.5 印前处理:印刷前进行的一系列技术处理,主要包括排版、分色、组版和打样四大部分。

3.6 印后加工:使印刷品获得所要求的形状和使用性能的生产工艺,例如裁切、装订、表面整饰等。

3.7 印刷故障:在印刷过程中影响生产正常进行或造成印刷品质量缺陷的现象之总称。例如由于油墨

原因在印刷过程中出现的油墨应用的不良现象,如斑点、粉化、堆墨、蹭脏、起脏、脱墨、不下墨、

透印、针孔、起油腻、糊版、细网点消失、充填不良等。

3.7.1 斑点:指油墨印在承印物上出现有深有浅的色调斑点。

3.7.2 粉化:指油墨印在承印物上,虽干燥后而仍可被擦掉的现象。

3.7.3 堆墨:指油墨在印刷过程中堆集在印版、墨辊和橡皮布上以致不能顺利印刷的现象。SF/Z JD0201004-2010

2

3.7.4 蹭脏:指油墨由于固着得过慢以致污染压在上面印品背面的现象。

3.7.5 起脏:指印品非图文区出现许多油墨污点。

3.7.6 浮脏:指平版油墨的组成物质与润版药水结合,而使印版及印品的非图文区染有轻微浅淡的颜

色。

3.7.7 晶化:指油墨在承印品上由于过分地干燥,表面结膜过于平滑,以致后印的油墨不能印得平整

或完全印不上去的现象。

3.7.8 脱墨:指在胶版印刷过程中由于水墨平衡失调,以致在串墨辊上有部分油墨被水代替而不粘墨

的现象。

3.7.9 不下墨:指在印刷过程中由于油墨不能在墨辊上顺利地转移而造成下墨量不一致或完全不下

墨,以致出现印品色调深浅不一致和越来越浅的现象。

3.7.10 起油腻:指印版非图文区的憎墨性不佳,以致印品线条和网点铺开扩大,图文不清晰不完整。

3.7.11 透印:指印品上的油墨由纸面渗透到纸背而且印迹的边缘常有油迹出现。

3.7.12 粘页:指印刷采用了干性慢的油墨,以致印品粘贴成块。

3.7.13 迁移:指印品上的油墨转移到背面或其他印品上而使之受污染的现象。

3.7.14 针孔:指油墨不能适当地润湿承印物的表面而出现珠状小孔露底的现象。

3.7.15 罩光渗化:指印刷采用了不耐溶剂的油墨,在溶剂型罩光油墨罩光时,印品的印迹周围有渗

色现象,网点模糊不清。

3.7.16 糊版:指过粗过粘的油墨在印刷机上使纸屑、墨皮等颗粒杂质集中在印版的网点上,使印品

模糊不清。

3.7.17 细网点消失:指由于平版油墨油性不足或润版水酸性太大,给水量太多,以致印品中的细网

点消失的现象。

3.7.18 充填不良:指由于油墨太稠、太粘或太稀以致印品的细线条部分不连续,有断开的现象。

3.8 原稿: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

3.9 同版印刷文件:用同一印版印刷的文件。

3.10 同原稿印刷文件:指用同一原稿制成印版印刷的文件。

3.11 传统制版印刷文件:用凸版、凹版、平版和孔版等传统印刷方式制成的印刷文件。

3.11.1 凸版印刷:用凸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凸版有活字版、铅整版、照相腐蚀凸版、手工雕刻

凸版、电子雕刻凸版、感光树脂、橡胶等材料柔性版等。

3.11.2 凹版印刷:用凹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凹版有照相凹版、蚀刻凹版、手工雕刻凹版、电子

雕刻凹版等。

3.11.3 平版印刷:用平版施印的一种印刷方式。通常有胶版印刷、石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

3.11.4 孔版印刷:指印版的图文部分可透过油墨漏印至承印物上的一种印刷方式。有誊印版印刷、

丝网印刷和镂空版喷刷。誊印版印刷进一步可分为手工和打字誊写印刷、誊影制版印刷和一体速印机

印刷。 SF/Z JD0201004-2010

3

3.12 办公设备机制文件:用办公常用设备,如打字机、打印机、静电复印机和传真机等制作的印刷

文件。

3.12.1 打字(文)件:用字符式打字机,通过字符打印的方式制作的文件。字符式打字机分为普通

打字机和电子打字机。

3.12.2 打印(文)件:用点阵式打印机,通过点阵打印的方式制作的文件。点阵式打印机有针式打

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发光二极管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热升华打印机等。

3.12.3 静电复印(文)件:通过扫描原稿,依据静电印刷原理复制成的文件。

3.12.4 传真(文)件:依据传真通信协议,由发送方的传真机对原稿扫描、发送,接受方的传真机

接受、记录制成的文件。除原稿的复制部分(传真图文部分)外,传真文件上还留有传真标识信息(报

头和报尾)部分。

3.13 特种印刷文件:采用不同于一般制版、印刷、印后加工和材料生产的供特殊用途的印刷方式总

称。根据印刷工艺、承印物和印刷材料大致分为三类:使用特殊性能的油墨在纸、软片或其他材料上

进行印刷,以满足特殊用途和要求;使用特殊的印刷方法在特殊形状、特殊材料上进行印刷;采用印

刷转印材料将图文转移到承印物上。

3.13.1 热转印:用升华性染料油墨或其他材料将图文先印到转印纸上,与承印物合在一起,从纸张

背面加热,使纸面染料升华而转印。

3.13.2 静电印刷:不借助压力,而用异性静电相吸的原理获取图像的印刷方法。

3.13.3 发泡印刷:用微球发泡油墨通过丝网印刷方式在纸张或织物上施印,获得隆起图文或盲文读

物。

3.13.4 软管印刷:利用弹性橡皮层转印图像的原理,对软管进行印刷的方式。

3.13.5 曲面印刷:对外形呈曲面的承印物进行印刷的方式。印刷方法通常有干胶印、移印、转印、

静电印刷、丝网印刷等。

3.13.6 贴花印刷:通常用平印方式将图案印在涂胶纸或塑料薄膜上,用时贴在被装饰物的物体表面

(例如瓷器),通过转移而得到贴花图案。

3.13.7 液晶印刷:用渗入液晶的油墨,使印成品有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的印刷方式。

3.13.8 磁性印刷:利用渗入氧化铁粉的磁性油墨进行印刷的方式。

3.13.9 喷墨印刷:通过计算机控制从喷嘴射在承印物上的细墨流而获得文字和图像的无压印刷方式。

3.13.10 立体印刷:制作立体感图像的印刷方式。

3.13.11 盲文印刷:用隆起的点字符号或线条组成盲人专用文字的印刷方式。

3.13.12 全息照相印刷:通过激光摄像形成的干涉条纹,使图像显现于特定承印物的复制技术。

3.13.13 移印(转移印刷):承印物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如仪器、电气零件、玩具等),使用铜或

铜凹版,经由硅橡胶铸成半球面形的移印头,以此压向印面将油墨转印至承印物上完成转移印刷的方

式。 SF/Z JD0201004-2010

4

3.13.14 木版水印:依照原稿勾描和分版,在硬质木板上雕刻出多块套色版,用宣纸和水溶颜料逐版

套印成逼真的复制艺术品的印刷方式。

3.13.15 拓印:以湿纸紧覆在碑文或金石文物上,用墨打拓其文字或图形的一种复制方法。

3.13.16 塑料薄膜印刷:以塑料薄膜为承印物的印刷方式。

3.13.17 不干胶印刷:在标签纸背面涂上不干胶水的专用复合纸进行印刷的方式。

3.13.18 凹凸印刷:仅利用压力、而不使用油墨,在已印刷好的印刷品上或空白纸上用印版压出凹凸

图文的印刷方法。

3.13.19 浮雕印刷:通过特殊的制版或印刷工艺,使印刷品画面具有浮雕的立体效果的印刷方法。

3.13.20 静电植绒印刷:采用高压静电场的方式,使短纤维垂直的“植”在涂有粘着剂的底材上,形

成类似平绒的印刷方法。

3.13.21 金银墨印刷:用具有金银色彩的油墨进行印刷的方式。

3.13.22 热敏印刷:将无色热敏染料层转印到纸上,当对图文部分加热时,即产生颜色的印刷方法。

分间接式和直接式热敏印刷。

3.13.23 微胶囊印刷:如无碳复写印刷。

3.14 防伪印刷文件:为了达到防伪目的,而采用特殊的印刷技术制作的文件。常见的防伪技术如:

各种具有防伪性能的防伪油墨、防伪纸张、防复印技术、特种工艺防伪技术、全息防伪技术、结构防

伪技术等。

3.15 防伪全息印刷:全息照相纪录下的全息图像,复制在特定承印材料上的技术。观察时,可再现

三维图像。

3.15.1 模压全息:又称彩虹全息。激光全息纪录,白光再现浮雕型彩虹全息图。随着观察角度的变

化,图像的颜色可以连续发生红绿蓝的变化。

3.15.2 反射全息:用光聚合感光材料制作的丹尼苏克全息图。观察时,可再现逼真的三维图像及不

同的图案的变换。

3.16 重离子微孔防伪印刷:用重离子加速器的能量及特种成像技术,在高分子塑料薄膜上形成微孔

防伪图案,再经过后期加工制作而成重离子微孔防伪标识的技术。

3.17 印刷油墨:由颜料、填充剂、连结料和辅助剂组成的胶态分散体系,用于印刷的着色材料。油

墨种类繁多,按照印刷版型可划分为平版油墨、凸版油墨、凹版油墨、网孔油墨和专用油墨等,按照

极性可划分为水性油墨、油性油墨等,按照状态可划分为胶体油墨、固体油墨等,按照性能可划分为

普通油墨和防伪油墨。

3.18 防伪油墨:具有防伪性能的油墨。

3.18.1 光敏防伪油墨:在光线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油墨。

3.18.2 紫外荧光油墨:在紫外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油墨。分有色荧光油墨和无色荧光油墨。

3.18.3 日光激发变色油墨:在太阳光照射下,能发出可见光的油墨。 SF/Z JD0201004-2010

5

3.18.4 红外防伪油墨:利用对红外光有不同的吸收特点,匹配制成的油墨,并能通过仪器检测或识

别其印记。

3.18.5 热敏防伪油墨:在热作用下,能发生变色效果的油墨。

3.18.6 压敏防伪油墨:在压力或摩擦作用下,能出现颜色的油墨。

3.18.7 磁性防伪油墨:采用具有磁性的粉末材料作为一种功能成分所制作的防伪印刷油墨。

3.18.8 光学可变防伪油墨:采用能发生光学干涉作用的,多层光学薄膜片状粉末作为分散料所制作,

印记在光线入射角分别为 90 度和 30 度时,颜色完全不同的油墨。

3.18.9 防涂改防伪油墨:对涂改用的化学物质具有显色化学反应的油墨。

3.18.10 防复印油墨:对彩色复印机扫描光线有反应,从而改变复印色调的油墨。

3.19 印刷纸张:指印刷承印物为纸质材料的总称。印刷纸张的种类较多,根据印刷机具可分为传统

印刷用纸、办公机具用纸及特殊用途纸等,传统印刷用纸常见的有胶版印刷纸、凸版印刷纸、凹版印

刷纸、新闻纸等,办公机具用纸中常见的有打印纸、复印纸、热敏纸、转印纸等,及特殊用途的防伪

纸张等。

3.20 防伪纸张:具有防伪性能的纸张。

3.20.1 水印纸:纸张生产过程中,用铸模机制成的具有浮雕形的、可透视的、可触摸的图像、条码的

纸张。

3.20.2 化学水印纸:将化学物质印刷在纸张上所制成的水印纸。

3.20.3 防伪嵌入物纸张:加有或涂敷具有防伪作用的小圆片、微粒、纤维、丝带、全息图及带有文字

的半透明窄条等的防伪纸张。

3.20.4 超薄纸:又称低强度纸。表层具有不同颜色,可防止数字或签名等被擦去的防伪纸张。

3.21 特种工艺印刷:为了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或防伪目的,采用某种特殊的技术和工艺的印刷技术。

3.21.1 彩虹印刷:又称隔色印刷。一次印出的纹线有两种以上的颜色,在两色的交接处由一种颜色自

然过渡到另一种颜色的印刷工艺。

3.21.2 对接印刷:又称花纹连接印刷。是印刷底纹的一种印刷工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满版底纹

印刷,纸张左右或上下对接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一种是在纸张四边印有切边标记,将这些标记

正面对折,纹线完全吻合。

3.21.3 对印印刷:正背两面的图案透光观察可以完全互合或是正背两面的部分图案透光观察又重新

组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3.21.4 接线印刷:一个完整图案中不同颜色的花纹,采用特制机器一次套印,变色的接线处既不分

离,也不重合。

3.21.5 多色叠印:又称叠印印刷。两种颜色的油墨压印在一起,可产生第三种颜色。

3.21.6 缩微印刷:把极微小的文字印成肉眼看似一条普通印刷的虚线或实线,或印刷点,或底纹图

案的组成部分。

3.21.7 多种印版套印:以手工雕刻凹版为主结合平板和凸版,多版多色一次套印的印刷方式。 SF/Z JD0201004-2010

6

3.22 印刷特征:利用印刷机械和印刷材料,按照一定的印刷工艺,运用印刷技术在承印物(文件载

体)上形成的能够反映出其制作方式、方法、过程及制作工具种类特性和制作工具个体特性的表征。

3.23 印刷文件种类特征:指承印物(文件载体)上的能够反映出印刷机械、印刷材料、印刷工艺种

类特性的表征。

3.24 印刷文件个体特征:指承印物(文件载体)上的能够反映出特定的印刷工具个体特性的表征。

3.25 印刷文件鉴定:通过对承印物(文件载体)上反映出的印刷特征进行分析、比较和鉴别,确定

文件物证的印刷工具、印刷方法、印刷过程及其真伪、来源等的专门技术。根据印刷文件鉴定的目的

和任务,印刷文件鉴定可分为:印刷文件种类鉴定;印刷文件同机鉴定;印刷文件同原稿鉴定;印刷

文件同版鉴定、传真原始文件鉴定等。

3.26 印刷文件种类鉴定:通过对承印物(文件载体)上反映出的印刷文件种类特征进行分析、比较

和鉴别,确定文件物证的印刷工具、印刷工艺种类及印刷过程等的专门技术。

3.27 印刷文件同机鉴定:通过对承印物(文件载体)上反映出的印刷文件个体特征进行分析、比较

和鉴别,确定文件物证的特定印刷工具或是否用同一印刷工具印制的专门技术。

3.28 印刷文件同原稿鉴定:通过对承印物(文件载体)上反映出的制作印版的原稿特征进行分析、

比较和鉴别,确定多份文件物证的印刷图文内容是否来源同一原稿的专门技术。

3.29 印刷文件同版鉴定:通过对承印物(文件载体)上反映出的印版的种类和个体特征进行分析、

比较和鉴别,确定多份文件物证的印刷图文内容是否同一印版印刷的专门技术。

3.30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通过对传真形式文件上反映出的各类传真特征或其它非传真特征进行分析、

比较和鉴别,确定文件物证是否为传真接收机接受、记录形成的原始文件的专门技术。 SF/Z JD0201004-2010

7

第 2 部分 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1 范围

本部分描述了文件鉴定实践中常见印刷文件的各类制作方法及其基本特点。

本部分适用于对文件鉴定中各类印刷文件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SF/Z JD0201003-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3 常见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3.1 凸版印刷文件

3.1.1 凸版印刷原理

凸版印刷的印版图文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且明显高于空白部分。印刷时,印版凸起部分由墨辊着

墨,通过压力将图文压印到承印物表面。按凸版制作方法,有活字版、浇铸版、腐蚀版和手工、电子

雕刻版等;按印版材料有铅版、铜版、锌版、塑料版、橡胶版、感光树脂版等。

3.1.2 凸版印刷文件的基本特点

a) 印刷的图文正面凹下、背面凸起;

b) 印迹较实,中淡边浓,边缘有挤墨现象;

c) 印迹边缘及微小空隙处易粘杂质而出现油墨疵点或模糊。

3.2 平板印刷文件

3.2.1 平版印刷原理

平版印刷文件的印版图文部分和空白部分几乎处于同一平面,空白部分亲水疏油,图文部分亲油

疏水。印刷时,利用油水相拒原理,将版面湿润后施墨,仅使图文部分着墨,然后将图文直接或间接

压印到承印物表面。平板印刷应用最广泛的是的胶版印刷,印版有:平凹版、多层金属版、预涂感光

平版和即涂感光版等。其他平版印刷还有石版印刷和珂罗版印刷等。

3.2.2 平板印刷文件的基本特点

a) 图文部分平整,正反面无凹凸印压痕迹;

b) 印迹墨色均匀,无挤墨现象,但墨迹有时显得浅淡不实,边缘发虚; SF/Z JD0201004-2010

8

c) 图文易出现点状漏空,空白部分常见脏版墨点,且墨点形状小、数量多;

d) 层次表现通过网点面积的大小实现;

e) 对于彩色图像,通过分色制版套印印刷,各色网点方向互不相同。

3.3 凹版印刷文件

3.3.1 凹版印刷原理

印版空白部分凸起并在同一平面,图文部分凹下。印刷时,印版普遍着墨后用刮刀等工具除去空

白部分的油墨,借助较大的压力将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在印刷连续调图像时,是以墨层的厚薄(对

应凹版的深浅)来表现画面的深浅变化。凹版主要有照相凹版、蚀刻凹版、手工、电子雕刻凹版等。

3.3.2 凹版印刷文件的基本特点

a) 印迹色调浓重,墨层凸于纸面,尤其雕刻版更为明显;

b) 低调处油墨较厚,呈起伏波浪状;

c) 印迹边缘不齐,照相版、加网版、电子雕刻版印迹边缘呈锯齿状,雕刻版有毛刺,文字笔画

边缘更为明显。

3.4 孔板印刷文件

3.4.1 孔版印刷原理

印版的图文部分由大小不同的孔洞组成,能透过油墨或油漆,空白部分没有孔洞。印刷时,油墨

透过孔洞漏印到承印物上。孔版印刷主要有誊印印刷、丝网印刷和镂空版喷刷。誊印印刷又称油印,

进一步可分为手工和打字誊写印刷、誊影版印刷和一体速印机印刷。

3.4.2 孔版印刷文件的基本特点

a) 图文线条由不规则的点、片状墨迹构成;

b) 墨层较厚,边缘不齐,墨迹不匀;

c) 纸面空白处多有点状、片状或条状油墨污染痕迹;

d) 纸张无印版压痕。

3.5 静电复印文件

3.5.1 静电复印原理

利用光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使原来表面均匀带电的基体,通过原稿的曝光,产生电位变化,形

成相应于原稿图文的静电潜像,经显影、转印、定影等,制得复印品。静电复印机的工作过程主要有:

充电、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消电、清洁等步骤。按成像方法,有卡尔逊法(放电成像法)

和 NP 法(电容成像法)。按色彩,有单色复印和彩色复印。按成像技术,有光学式和数字式之分。

3.5.2 静电复印文件的基本特点

a) 静电复印文件为复制件,常留有原稿纸边痕迹;

b) 图文墨迹呈墨粉凝聚状,有立体感,空白处分布有粉墨弥散点;

c) 图文线条质量较差,边缘常见散布的墨迹;

d) 具有缩放、灰度调节等功能; SF/Z JD0201004-2010

9

e) 感光鼓光电特性及规格、显影方式、分离方式、定影方式、稿台方式、复印机功能、纸张规

格及走纸方式、墨粉材料等反映出静电复印机的种类特点。

f) 因部件受损、污染和老化等原因,静电文件常见点、线、块状的痕迹及底灰分布,表现出静

电复印机的个体特点。

3.6 字符式打字机打印文件

3.6.1 字符式打字机打印原理

字符式打字机打印原理与铅印相似,以击打动作,通过色带、着墨或复写完成字模印字。字符式

打字机分普通打字机和电子打字机。普通打字机又分普通中文打字机和西文打字机。电子打字机分并

行单字符打字机(如字鼓式宽行打字机、链式宽行打字机和带式宽行打字机)和串行式单字符打字机

(如球型打字机和菊花瓣式打字机)。

3.6.2 字符式打字机打印文件的基本特点

a) 文字为字符打印形成,笔画无点阵痕迹;

b) 打印为击打形式,正面凹入,背面凸起;

c) 字符种类少,不能打印图形;

d) 字形、规格、最大字行宽度、步进距离、色带和功能键等反映出打字机的种类特点。

e) 笔画缺损、模糊、定位不准及色带痕迹等反映出打字机的个体特点。

3.7 传真文件

3.7.1 传真原理

传真时发送传真机的发信部件利用光电技术将原稿图文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电话线路或其他网

络传输给接受方,接收传真机的收信部件将接受到的电信号转化为光或热信号,记录在一定的介质上。

按记录介质,传真文件分为热敏纸传真文件和普通纸传真文件。按印刷原理,普通纸传真文件有喷墨、

激光静电、发光二极管静电、热转印等不同的印刷方式。

3.7.2 传真文件的基本特点

a) 最上方和下方有传真标识信息,中间为图文部分;

b) 传真标识信息为字库印刷形成,相同字符点阵分布一致,线条质量高;

c) 图文部分分辨率低,线条质量差,斜线条呈锯齿状;

d) 传真文件上反映出的是传真发送机和传真接收机的混合特点;

e) 传真文件上常反映出传真发送机和传真接收机的种类特点和个体特点。

3.8 针式打印机打印文件

3.8.1 针式打印机打印原理

针式打印机主要由打印头、字车和传动机构、输纸机构、色带机构及控制电路构成。打印时打印

头横向运动,打印针击打纸张,打印纸纵向同步走纸,形成打印文件。针式打印机除打印普通纸张的

的打印机外还有打印票证的专用打印机。

3.8.2 针式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基本特点 SF/Z JD0201004-2010

10

a) 墨迹为点阵分布,呈击打凹状,背面纸张凸起;

b) 笔画边缘不整齐,斜线条呈锯齿状;

c) 容易出现的打印缺陷主要表现为:笔画残缺或模糊;串行接字笔画错位、重叠或脱节;字库

造字;字宽、字距和行距不匀;字符墨迹浓淡不匀;打印污染等。打印缺陷痕迹能较好地反

映出打印机的个体特性,是打印机同机认定的主要依据。

3.9 喷墨打印机打印文件

3.9.1 喷墨打印原理

喷墨打印机的结构类似针式打印机,不同的是打印头由很细的喷嘴组成。打印时,在计算机控制

下,喷嘴将墨水以细微的墨点形式喷射到纸张上,形成文字和图像。喷墨打印机按喷墨方式分连续式

和随机式两种。打印油墨有液态和固态之分。

3.9.2 喷墨打印文件的基本特点

a) 笔画平实,边缘常见喷溅状墨点;

b) 液态油墨的笔画易洇散,多数易溶于水;固态油墨色彩鲜亮,线条质量好;

c) 彩色打印模式下,黑色笔画可见多色混合;

d) 容易出现的打印缺陷主要表现为:笔画残缺、露白、字符间距不规则、横向字符不成行、纵

向排列不整齐、打印污染等。打印缺陷痕迹能较好地反映出打印机的个体特性,是打印机同

机认定的主要依据。

3.10 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

3.10.1 激光打印原理

激光打印机由激光扫描成像系统和图像生成系统构成,其中图像生成系统的工作原理与静电复印机

基本相同。激光打印机的光导体多与墨粉容器做成一体,一次性使用。

3.10.2 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基本特点

a) 图文墨迹呈墨粉凝聚状,有立体感,空白处分布有粉墨弥散点;

b) 笔画边缘整齐,线条质量高;

c) 容易出现的打印缺陷主要表现为:横、纵向黑、白条状痕迹;点快、块状黑、白周期痕迹、

墨迹分布不匀等。打印缺陷痕迹能较好地反映出打印机的个体特性,是打印机同机认定的主

要依据。

3.11 其他点阵式打印机打印文件

其他点阵式打印机还有发光二极管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热熔式和热升华式)、液晶式打印机

等。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会不断有新型的打印机出现。对于打印文件,一般需从打印原理和打印

机构造上进行分析,必要时可通过制作实验样本,观察分析其打印特点,应用于鉴定。 SF/Z JD0201004-2010

11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规定了传统制版印刷文件同版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对文件鉴定中各类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种类和传统制版印刷文件同版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3 各类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常见的各类印刷文件的制作方法及其特点见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2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及其特点。

4 识别印刷特征的方法

4.1 宏观检验

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对宏观的印刷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4.2 显微检验

借助显微镜对微观的印刷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4.3 测量检验

借助测量工具或测量软件对印刷特征的位置、形态及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

4.4 印压痕迹检验

通过侧光观察或压痕仪显现对印刷文件上的印压痕迹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检验方法可参

照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4.5 视频光谱检验

借助光谱成像设备对印刷材料的分色、红外、紫外光反射和吸收特性及可见、红外荧光特性进行SF/Z JD0201004-2010

12

观察和分析。

4.6 磁性检验

借助磁性检验设备,对印刷油墨的磁性特性及记录的磁信息进行检验和分析。

4.7 点滴分析

根据印刷墨迹的种类,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对墨迹的溶解、显色等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4.8 仪器分析

通过分析仪器对印刷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体方法可根据印刷墨迹的类型参照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中相应的方法。

4.9 试验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和模拟试验对难以把握的印刷特征进行分析。

5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5.1 传统制版印刷方法(凸版、平板、凹版、孔板)的种类鉴定

5.1.1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分析检材的印刷特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检材承印物的特点;

b) 检材的排版特点;

c) 检材图文的层次、色泽和均匀度情况;

d) 检材图文处的墨迹和纸张的立体感效果;

e) 检材的显微墨迹形态和分布状况;

f) 检材图文边缘的挤墨、平滑度情况;

g) 检材上的露白、疵点、断笔、堆积、条痕等痕迹;

h) 检材的印版磨损和修版特征;

i) 检材的网点特征;

j) 检材的套色特征;

k) 检材印刷纸张和油墨的特性;

l) 检材的印后加工特点。

5.1.2 根据检材的印刷特征,结合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2 部分 印刷文件制

作方法及其特点中不同印刷方法的印刷品特点,综合评断检材是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中的何种方

法印刷形成。

5.1.3 根据具体情况,获取已知印刷方法的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分析两者印刷特征的

异同,综合评断检材是何种方法印刷形成。

5.1.4 根据鉴定需要,在确定了印刷方法的基础上,对检材的印刷种类特征进行进一步检验。主要考

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排版种类特点:活字排版、铸字排版、打字排版、手动照相排版、自动照相排版等; SF/Z JD0201004-2010

13

b) 印版种类特点主要从制版方法、制版材料和制版工艺角度分析;

c) 凸版印刷注意鉴别活字版、铅整版、照相腐蚀凸版、手工、电子雕刻凸版、橡胶凸版、

感光树脂凸版等;

d) 平版印刷注意鉴别各种胶印版及珂罗版、石板等;

e) 凹版印刷注意鉴别手工雕刻凹版、电子雕刻凹版、照相凹版、蚀刻凹版等;孔版印刷注

意鉴别各种誊写版、打字蜡版、誊影版、丝网版等。

f) 其他印刷工艺种类特点如加网、分色、套印等。

g) 印刷纸张和油墨的种类特点;

h) 印后加工特点。

5.1.5 根据具体情况,获取已知印刷种类的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分析两者印刷特征的

异同,综合评断检材的印刷种类。

5.2 传统制版印刷文件的同版印刷鉴定

5.2.1 对检材的检验:参照 5.1,识别、分析检材的印刷特征。

5.2.2 对样本的检验:参照 5.1,识别、分析样本的印刷特征。

5.2.3 对检材与样本的比较检验

a)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的内容的异同;

b)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的排版布局特征的异同;

c)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的印刷方法的异同;

d)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的印刷种类的异同;

e)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在印刷疵点、露白、断笔、印版磨损、修版等印刷缺陷特征的符合

点和差异点的情况;

f) 比较检验检材与样本印刷纸张、印刷油墨的异同;

g) 比较检材与样本在裁切、装订、表面整饰等印后处理工艺及其特点的异同。

5.2.4 综合评断

a) 分析检材与样本的印刷特征符合点的数量和质量;

b) 分析检材与样本的印刷特征差异点的数量和质量;

c) 分析检材与样本的印刷特征的变化情况;

d) 综合评断检材与样本的印刷特征的变化、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总体价值,判断检材与样本

是否同版印刷形成。

5.3 办公设备机制文件印刷方式和工具的种类鉴定

5.3.1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发现并分析检材的印刷特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检材的纸张特点;

b) 检材的文件形式及排版布局特征;

c) 检材的击打凹凸痕迹及印压痕迹特征; SF/Z JD0201004-2010

14

d) 检材的显微墨迹形态和分布特征;

e) 检材的点阵分布及分辨率特征;

f) 检材的线条质量特征;

g) 检材的字符错位、分离、倾斜等特征;

h) 检材的周期性痕迹特征;

i) 检材的点、块、线状污染、磨损、老化特征;

j) 检材的走纸特征;

k) 检材的色彩特征;

l) 检材的打印、复印、传真的功能特征;

m) 其他的附加信息特征,如色带遗留信息、计算机储存信息、传真机传真报告等。

5.3.2 根据检材的印刷特征,结合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2 部分 印刷文件制

作方法及其特点 中各种办公设备的印刷特点,综合评断检材是击打、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热敏印刷、

热转印印刷的何种方式制作形成。

5.3.3 根据文件形式和印刷特征,分析检材是打印文件、复制文件还是传真文件。

5.3.4 根据印刷特征,分析检材的制作方法。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击打方式形成的检材:分析是字符式打印机打印还是针式打印机打印。

b) 静电印刷形成的检材:分析是光学扫描成像、激光扫描成像还是发光二极管扫描成像。

c) 喷墨印刷形成的检材:分析墨水组份及打印质量。

d) 热敏印刷形成的检材:分析是串行打印还是行式打印。

e) 热转印印刷的检材:分析是热熔型转印还是染料热升华型转印。

5.3.5 根据印刷方式、制作方法,综合评断检材制作设备的种类。

5.3.6 根据具体情况,可制作实验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分析两者印刷特征的异同,综

合评断检材的制作设备种类。

5.3.7 根据鉴定需要,进一步分析检材制作工具的机型特点。对于不同种类的制作设备,要分别考虑

各自的特点。

a) 检材为字符式打字机打印:分析反映出的字模、串并方式、步进、输纸、打印宽度、色

带、功能键等的机型种类特点;

b) 检材为针式打印机打印:分析反映出的打印头、字车、输纸、色带等的机型种类特点;

c) 检材为喷墨打印机打印文件:分析反映出的喷墨方式、喷头、输纸、同步、油墨等的机

型种类特点;

d) 检材为激光或发光二极管打印:分析反映出的扫描方式、显影、定影、分离、输纸、墨

粉等的机型种类特点;

e) 检材为静电复印机复印:分析反映出的稿台、显影、定影、分离、输纸、墨粉、复印功

能等的机型种类特点; SF/Z JD0201004-2010

15

f) 检材为传真件:分别分析反映出的传真发送机和传真接受机的各机构功能的机型种类特

点;

g) 检材为其它办公设备制作:分析反映出的设备各机构、耗材及设备功能的机型种类特点。

5.3.8 根据具体情况,调研市场的设备情况,制作实验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进一步的比较检验,

分析两者印刷特征的异同,综合评断检材制作设备的机型种类。

5.3.9 检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a) 注意把握各种不同印刷方法及设备的印刷特点及特征表现;

b) 注意区分静电复印机复印文件与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的不同;

c) 注意区分静电复印机复印文件与扫描后静电打印文件的不同;

d) 注意区分传真原始件与传真复制件的不同;

e) 注意区分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打印文件与一体速印机印刷文件的不同;

f) 注意鉴别传真发送机和传真接收机所形成的印刷特征;

g) 注意分析复制、复写、褪色、污染对印刷特征的影响;

h) 对于不能准确把握的印刷特征,通过市场调查或模拟实验进行研究和分析;

i) 由于集打印、复印和传真于一体的办公设备发展迅速,打印、复印、传真设备之间的界

限已越来越模糊,故办公机制文件制作设备的种类确定应谨慎,表述要严谨。

5.4 特种印刷方法的种类鉴定

5.4.1 选用适当的印刷特征识别方法,分析检材的印刷材料、印刷方法、印刷工艺等特点。主要考虑

以下几个方面:

a) 印刷品的用途:装饰、美工、标签、盲文、防伪及其它特种用途;

b) 承印物的材料特点:纸张、软管、塑料、橡胶、皮革、布料、金属、陶器、玻璃等;

c) 承印物的形状特点:平面、圆筒、圆锥、球体、曲面体、角体、多端体等;

d) 印刷方式特点:凸印、凹印、平印、丝网印刷;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磁性印刷;直接

印刷、间接印刷、转印印刷等;

e) 印刷特征:墨迹形态、分布、立体感、网点、套印、印刷疵点等特征;

f) 印刷材料特性。

5.4.2 根据检材的特性及不同印刷方法的印刷品特点,综合评断检材的印刷方法。

5.4.3 视需要,通过市场调查和获取已知印刷方法的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分析两者印

刷特征的异同,综合评断检材的印刷方法。

5.5 防伪印刷方法的种类鉴定

5.5.1 分析检材的形式和防伪要求。

5.5.2 选用适当的印刷特征识别方法,发现并分析检材的防伪印刷特征。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承印物(一般为纸张):材质、水印纸、化学水印纸、超薄纸、安全线、彩色纤维、彩点

等;SF/Z JD0201004-2010

16

b) 印刷油墨:色泽、光敏油墨(紫外荧光油墨、日光激发变色油墨、红外光油墨)、冲击发

光油墨、光学可变油墨、热敏油墨、压敏油墨、磁性油墨、防涂改油墨、防复印油墨、

涂水显像油墨等;

c) 特种印刷工艺:多色接线印刷、彩虹印刷、对印印刷、叠印印刷、对接印刷、缩微印刷、

重离子微孔印刷、全息照相印刷;

d) 印刷方法:雕刻凹版、胶版、凸版。

5.5.3 分析检材所采用的防伪印刷技术的数量和分布。

5.5.4 根据具体情况,获取采用已知防伪技术的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综合评断检材的

防伪印刷方法。

6 鉴定结论

6.1 印刷文件的种类鉴定,往往是印刷文件变造鉴定、印刷文件同机鉴定、印刷文件制作时间鉴定的

基础,一般不需要单独作出鉴定结论。

6.2 如需单独作出鉴定结论的,只需对检材具体的制作方法或制作工具的种类作出客观描述或判断。

6.3 对于传统制版类印刷文件的同版鉴定,鉴定结论通常表述为“检材之间或检材与样本之间是或不

是同版印刷形成”。SF/Z JD0201004-2010

17

第 4 部分 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文件鉴定中静电复印文件的同机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第 4 部分 墨粉鉴定

3 术语及定义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和 SF/Z JD0201003-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中规定的,及以下术语及定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1 静电复印机:是利用静电印刷原理,光、机、电高度一体化的复制设备。工作过程一般有充电、

曝光、显影、转印、分离、定影、消电、清洁等步骤。

3.2 静电复印文件:由原稿通过静电复印机形成的一种复制件。

3.3 静电复印特征:静电复印机的复印方式特点、种类特点和个体特点在静电复印文件上的具体反映。

3.4 静电复印种类特征:静电复印机的种类特点在复制文件上的具体反映。主要表现出静电复印机的

结构、工艺和耗材的特点。

3.5 静电复印个体特征:静电复印机的个体特点在复制文件上的具体反映。主要表现出静电复印机的

磨损、老化、污染、偏离等特点。

4 静电复印特征

4.1 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

静电复印特征按普遍性和特殊性可分为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种类特征是指某一类型的静电复印

机都会产生的静电复印特征,主要反映出静电复印机的结构、工艺和耗材的种类特点;个体特征是指

某一台特定静电复印机才可能产生的静电复印特征,主要反映出静电复印机的磨损、污染、老化、偏SF/Z JD0201004-2010

18

离等个体特点。

4.2 按成因分类的静电复印特征

静电复印特征按形成原因可分为感光鼓特征、稿台特征、显影特征、分离特征、 定影特征、输纸

特征、复印机功能特征、墨粉种类特征、纸张规格特征等,分别对应于形成这些特征的静电复印机部

件、材料和复印功能。这些特征一般需要在 4.3 所列的表现出来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分析、

判断得出。

4.3 按表现形式分类的静电复印特征

静电复印特征按观察到的形式有:复印质量特征、点状墨迹或露白特征、块状墨迹或露白特征、

线状墨迹或露白特征、周期特征、线条质量特征、显微墨迹形态特征、墨迹浓淡特征、墨迹分布特征、

底灰特征、印压痕迹特征、硅油污染特征、缩放等功能特征、墨迹理化特性、纸张规格等。这些特征

是进行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的基础。通过形成原因的分析,这些静电复印特征一般可归类为 4.2 中

按成因分类的某类静电复印特征。

5 识别静电复印特征的方法

5.1 宏观检验

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对宏观的静电复印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2 显微检验

借助显微镜对微观的静电复印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3 测量检验

借助测量工具或测量软件对静电复印特征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

5.4 印压痕迹检验

通过侧光观察或压痕仪显现对静电复印文件上的印压痕迹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检验方法

可参照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5.5 仪器分析

通过分析仪器对静电复印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体的检验方法可参照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第 4 部分 墨粉鉴定。

5.6 试验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和模拟试验对难以把握的静电复印特征进行分析。

6 静电复印文件同机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6.1 检材和样本的分别检验

6.1.1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判断检材和样本是否为静电复印文件。检材/样本不是静电复印形成的,应与委托方沟通解决办法,或

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说明。 SF/Z JD0201004-2010

19

6.1.2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发现检材和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和其它痕迹特征。特别要注意细

微的、与图文重叠的、潜在的、纸张背面的等不明显的静电复印特征。

6.1.3 分析、鉴别检材和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和原稿(亦可为复制件)痕迹特征。对于有多张检材

或样本的,注意分析这些特征和痕迹的特点及再现性。对于有原稿的,注意比较检材或样本上的这些

特征和痕迹在原稿上是否有对应痕迹。

6.1.4 分析检材和样本是否多次复印(制)形成。如果经过多次复印(制)形成的,注意鉴别各次复

印(制)形成的复印(制)特征或痕迹。

6.1.5 分析检材和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形成原因,判断形成检材和样本的静电复印机的种类特

点。

6.1.6 分析检材和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初步判断这些特征在同一认定中的价值。

6.1.7 分析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况;分析特征变化的规律及与时间的关系;分析

特征变化的原因。

6.1.8 在检材和样本复制件上对有价值的静电复印特征进行适当标记。

6.1.9 对检材上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反映程度、同一认定的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检材是

否具备静电复印文件同一认定条件。如不具备鉴定条件的,应与委托方沟通解决办法,或直接在鉴定

文书中予以说明。

6.1.10 对样本上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反映程度、同一认定的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样本

是否具备静电复印文件同一认定比对条件。如样本不足的,应要求委托方进一步提供样本。

6.2 实验样本的制作

如果委托方能够提供可以静电复印机的,可制作实验样本供比较。

6.2.1 了解静电复印机的性能及使用、维护、维修情况,检查静电复印机的状态。

6.2.2 使用可疑静电复印机制作实验样本。视需要,变化复印机设置,如墨粉浓淡、纸张规格、进纸

口及各种复印功能等,考察不同条件下的静电复印特征的表现。实验样本应能全面、清晰地反映出静

电复印机的特点和状态。

6.3 检材与样本的比较检验

6.3.1 比较检材与样本所反映出的静电复印种类特征的符合和差异情况。

6.3.2 逐项比较检材与样本上的静电复印个体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6.3.3 静电复印特征的比对方法

a) 直观比较:通过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形态

和分布进行比较。

b) 测量比较:通过测量,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c) 线条结合比较:在检材和样本的复制件或扫描图像上,通过连接分散的特征点,对静电复SF/Z JD0201004-2010

20

印特征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d) 重叠比较:通过重叠,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e) 材料特性比较:通过仪器分析,对检材与样本的复印墨粉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

6.3.4 静电复印特征比对表的制作

a) 对于大范围的静电复印特征,直接在检材和样本复制件上进行标注。

b) 对于价值高的或细微的局部静电复印特征,通过复制剪贴、放大或显微摄影,制作特征比

对表,并标明特征出处。

6.4 综合评断

6.4.1 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符合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符合点时,应注意分析

符合特征的特异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a) 与使用过程相关的由静电复印机磨损、污染、老化等导致的静电复印特征的价值较高;

b) 形态特殊的符合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c) 关联组合的符合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6.4.2 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差异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差异点时,应注意分析

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可能导致特征变化的因素,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a) 复印时间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b) 静电复印条件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c) 替换、补充墨粉(盒)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d) 保养、维护、维修情况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e) 多次复印及其他痕迹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f) 种类特征的差异具有非常高的否定价值;

g) 同期样本的特征价值相对较高;

h) 稳定的差异特征价值相对较高

6.4.3 对静电复印特征的进行评价应特别注意鉴别静电复印特征与原稿特征的区别,对于难以把握的

静电复印特征,可通过模拟试验进行分析。

6.4.4 根据对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进行综合评断的情况,形成相

应的鉴定意见。

7 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鉴定结论共分三类五种,其中确定性结论两种,分别为肯定同一和否定同一;非确定性结论两种,

分别为倾向肯定同一和倾向否定同一;没有结论一种,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7.1 肯定同一SF/Z JD0201004-2010

21

7.1.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是同台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b) 检材是某台静电复印机(样本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7.1.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同台静电复印机的复印特

点;

b)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7.2 否定同一

7.2.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不是同台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b) 检材不是某台静电复印机(样本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7.2.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不同静电复印机的复印特

点;

b)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7.3 倾向肯定同一

7.3.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是同台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b) 检材倾向是某台静电复印机(样本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7.3.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同台静电复印机的复印特

点;

b)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7.4 倾向否定同一

7.4.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不是同台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b) 检材倾向不是某台静电复印机(样本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7.4.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不同静电复印机的复印特

点;

b) 检材与样本的静电复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SF/Z JD0201004-2010

22

7.5 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7.5.1 结论的表述

a) 无法判断检材与样本是否同台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b) 无法判断检材是否某台静电复印机(样本静电复印机)复印形成。

7.5.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不具备鉴定条件;

b) 样本不具备比对条件;

c) 根据检材和样本的特征反映,既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也无法得出倾向性结论。SF/Z JD0201004-2010

23

第 5 部分 打印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点阵式打印机打印文件同机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文件鉴定中点阵式打印机打印文件的同机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和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中规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及定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1 点阵式打印系统(机):用点阵方式实现印字的打印系统。一般由计算机控制系统、文字处理软

件和打印机组成。根据打印方式,点阵式打印机有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激光打印机、发光二极

管打印机、热敏打印机、热转印打印机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前三种打印机。

3.2 点阵式打印文件:通过点阵式打印机打印的文件。

3.3 打印特征:打印机的打印方式特点、种类特点和个体特点在打印文件上的具体反映。

3.4 打印方式特征:打印机的打印方式特点在打印文件上的具体反映。主要反映出打印机采用的打印

原理的特点。

3.5 打印种类特征:打印机的种类特点在打印文件上的具体反映。主要反映出打印机的结构、工艺和

耗材的特点。

3.6 打印个体特征:打印机的个体特点在打印文件上的具体反映。主要反映出打印机的偏离、缺陷和

污染的特点。

4 常见点阵式打印机的打印特征

4.1 针式打印机打印特征SF/Z JD0201004-2010

24

4.1.1 针式打印机种类特征

主要有:打印头与基本字符规格特征;用纸特征;高速打印与双向打印特征;字库特征;字行间

距特征;色带特征等。

4.1.2 针式打印机个体特征

主要有:打印笔画残缺、露白、模糊特征;串行接字错位、脱节、重叠特征;字符墨迹不匀特征;

字宽、字距、行距不匀特征;自造字符特征等。

4.2 激光打印机打印特征

4.2.1 激光打印机种类特征

主要有:感光鼓特性及规格特征;显影方式特征;分离方式特征;定影方式特征;纸张规格及走纸

特征;墨粉材料特征等。

4.2.2 激光打印机个体特征

激光打印机的个体特征多因使用过程中的部件受损、污染和老化等原因形成,表现为点、块、线

状的黑色或白色痕迹及底灰分布,呈周期性、贯通性、弥散性(底灰)、潜在性(印压、硅油斑)等几

种形式。激光打印机个体特征还可按造形部件和成因进行分类。

4.3 喷墨打印机打印特征

4.3.1 喷墨打印机种类特征

主要有:打印分辨率及线条质量特征;墨点飞溅特征;纸张印压特征;油墨种类特征等。

4.3.2 喷墨打印机个体特征

主要有:打印笔画残缺、露白、模糊特征;串行接字错位、脱节、重叠特征;字符间距、行距不

规则特征;字符偏斜特征;字符不对称特征、污染特征等

5 识别打印特征的方法

5.1 宏观检验

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对宏观的打印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2 显微检验

借助显微镜对微观的打印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3 测量检验

借助测量工具或测量软件对打印特征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

5.4 印压痕迹检验

通过侧光观察或压痕仪显现对打印文件上的印压痕迹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检验方法可参

照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5.5 视频光谱检验

借助光谱成像设备对打印墨迹的分色、红外、紫外光反射和吸收特性及可见、红外荧光特性进行

观察和分析。SF/Z JD0201004-2010

25

5.6 仪器分析

通过分析仪器对打印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体方法可根据打印墨迹的种类参照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中的相应方法。

5.7 点滴分析

根据打印墨迹的种类,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对打印墨迹的溶解、显色等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5.8 试验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和模拟试验对难以把握的打印特征进行分析。

6 打印文件同机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6.1 检材和样本的分别检验

6.1.1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确定检材和样本是否为点阵式打印机打印。不是点阵式打印机打印的,应与委托方沟通处理办法,或

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说明。

6.1.2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进一步确定检材和样本是采用何种打印方式打印形成,如针式打印、喷墨打印、激光打印等。

6.1.3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发现检材和样本上的打印特征及其它痕迹特征。特别要注意细微的、

与图文重叠的、潜在的、纸张背面的等不明显的打印特征。

6.1.4 分析、鉴别检材和样本上的打印特征和其他痕迹特征,排除非打印形成的痕迹特征对鉴定的影

响。

6.1.5 分析检材和样本上的打印特征的形成原因,判断形成检材和样本的打印机的种类特点。

6.1.6 分析检材和样本上的打印特征的数量和质量,初步判断这些特征在同一认定中的价值。

6.1.7 分析样本上的打印特征的稳定性和变化情况;分析特征变化的规律及与时间的关系;分析特征

变化的原因。

6.1.8 在检材和样本复制件上对有价值的打印特征作适当标记。

6.1.9 对检材上的打印特征的反映程度、同一认定的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检材是否具

备打印文件同一认定条件。不具备鉴定条件的,应与委托方沟通处理办法,或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

说明。

6.1.10 对样本上的打印特征的反映程度、同一认定的价值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样本是否

具备打印文件同一认定比对条件。如样本不足的,要求委托方进一步提供样本。

6.2 实验样本的制作

如果委托方能够提供可疑打印机,可制作实验样本供比较。

6.2.1 了解打印机的性能及使用、维护、维修情况,检查打印机的状态。 SF/Z JD0201004-2010

26

6.2.2 使用可疑打印机打印实验样本。视需要,变化打印设置,如打印分辨率、打印浓度、纸张规格、

进纸口及字体、字号等,考察不同条件下的打印特征表现。实验样本应能全面、清晰地反映出打印机

的特点。

6.3 检材与样本的比较检验

6.3.1 比较检材与样本的打印机打印方式的异同。

6.3.2 比较检材与样本所反映出的打印种类特征的异同。

6.3.3 逐项比较检材与样本上的打印个体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6.3.4 打印特征的比对方法

a) 直观比较:通过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形态和分

布进行比较。

b) 测量比较:通过测量,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c) 线条结合比较:在检材和样本的复制件或扫描图像上,通过连接分散的特征点,对检材与

样本的打印特征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d) 重叠比较:通过重叠,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e) 材料特性比较:通过显微观察、视频光谱、点滴分析和仪器分析等手段,对检材与样本的

打印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

6.3.5 打印特征比对表的制作

a) 对于大范围的打印特征,直接在检材和样本复制件上进行标注。

b) 对于价值高的或细微的局部打印特征,通过复制剪贴或放大、显微摄影,制作特征比对

表,并标明特征出处。

6.4 综合评断

6.4.1 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符合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符合点时,应注意分析打印

特征的特异性,一般有以下几个原则:

a) 与使用过程相关的由打印机损伤、污染、老化等导致的打印特征的价值较高;

b) 形态特殊的符合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c) 关联组合的符合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6.4.2 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差异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差异点时,应注意分析差异

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可能导致特征变化的因素,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a) 打印时间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b) 打印条件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c) 替换、补充耗材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d) 保养、维护、维修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SF/Z JD0201004-2010

27

e) 打印方式的差异具有非常高的否定价值;

f) 打印种类特征的差异具有非常高的否定价值;

g) 同期样本的差异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h) 稳定的差异特征价值相对较高

6.4.3 在对打印特征的进行评价时应特别注意鉴别其他痕迹和因素对打印特征的影响,特别是检材或

样本是打印复印件时,要注意分析复印对打印特征的影响。对于难以把握的打印特征,可通过模拟试

验分析特征价值的高低。

6.4.4 根据对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进行综合评断的结果,形成相应的

鉴定结论。

7 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鉴定结论共分三类五种,其中确定性结论两种,分别为肯定同一和否定同一;非确定性结论两种,

分别为倾向肯定同一和倾向否定同一;没有结论一种: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7.1 肯定同一

7.1.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是同台打印机打印形成;或

b) 检材是某台打印机打印形成。

7.1.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同台打印机的打印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7.2 否定同一

7.2.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不是同台打印机打印形成;

b) 检材不是某台打印机(样本打印机)打印形成。

7.2.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不同打印机的打印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7.3 倾向肯定同一

7.3.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是同台打印机打印形成;

b) 检材倾向是某台打印机(样本打印机)打印形成。

7.3.2 判断标准 SF/Z JD0201004-2010

28

a)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同台打印机的打印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7.4 倾向否定同一

7.4.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不是同台打印机打印形成;

b) 检材倾向不是某台打印机(样本打印机)打印形成。

7.4.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不同打印机的打印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打印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7.5 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7.5.1 结论的表述

a) 无法判断检材与样本是否同台打印机打印形成;

b) 无法判断检材是否某台打印机(样本打印机)打印形成。

7.5.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不具备鉴定条件;

b) 样本不具备比对条件;

c) 根据检材和样本的特征反映,既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也无法得出倾向性结论。SF/Z JD0201004-2010

29

第 6 部分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传真原始文件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文件鉴定中传真原始文件的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3 术语及定义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第 1 部分 文件鉴定通用术语 和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1 部分 印刷文件鉴定术语 中规定的,以及以下术语及定义均适用于本部分。

3.1 传真机:发送、接收传真的机器。

3.2 传真发送机:发送传真的传真机。

3.3 传真接收机:接收传真的传真机。

3.4 传真件:按照通信协议,由发送方的传真机对原稿扫描、发送,接收方的传真机接收、记录制成

的文件。

3.4.1 传真原始文件:指传真时,由传真接收机接受、记录形成的原始文件,又称传真原件。

3.4.2 传真复制件:指传真原件的复制件。

3.4.3 传真原稿:指用于传真发送机传送的文件。传真原稿有可能是原始件,也有可能是复制件。

3.5 传真形式文件:具有传真标识信息和图文部分,在形式上符合传真件特点的文件。传真形式文件

可能是传真原件或传真复制件,也有可能是采用拼接复制等方法变造的文件。

3.6 传真标识信息:位于传真件最上方和最下方,标明发送方传真信息和接收方传真信息的部分。

3.6.1 传真发送标识信息:由发送方所决定,标明传真发送时间、发送方号码、发送人、接收人、页

码等信息的部分。一般位于传真件最上方,故又称报头。 SF/Z JD0201004-2010

30

3.6.2 传真接收标识信息:由接收方所决定,标明接受时间、接收方号码等信息的部分,一般位于传

真件最下方。

3.6.3 报文起始线和结束线:传真接受机收到传送和结束报文的指令后,由字符发生器在传真件最上

方和最下方生成的线条。

3.7 传真图文:传真原稿图文在传真件上的复制部分。

3.8 传真特征:反映出传真发送、传输、接收特点的特征。

3.9 传真发送机特征:反映出传真发送机特点的特征。

3.9.1 传真发送机种类特征:反映出传真发送机种类特点的特征。

3.9.2 传真发送机个体特征:反映出传真发送机个体特点的特征。

3.10 传真接收机特征:反映出传真接收机特点的特征。

3.10.1 传真接收机种类特征:反映出传真接收机种类特点的特征。

3.10.2 传真接收机个体特征:反映出传真接收机个体特点的特征。

3.11 热敏纸传真件:使用热敏纸张,以热敏印刷方式记录的传真件。

3.12 普通纸传真件:使用普通打印、复印纸张,用激光静电印刷、喷墨印刷、热转印等方式记录的

传真件。

4 传真特征

传真特征有传真发送机特征和传真接收机特征,都进一步可分为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

4.1 传真发送机特征

4.1.1 传真发送机种类特征

主要有:送稿方式特征、扫描器件特征、读稿方式和状况特征、分辨率特征、中间色调级数特征、

发送标识信息特征等。

4.1.2 传真发送机个体特征

多为传真发送机部件损伤、污染、偏离和老化所致,表现为黑色、白色纵向条纹、周期性斑点、

图文变形等。

4.2 传真接收机特征

4.2.1 传真接收机种类特征

主要有:纸类特征、纸张规格特征、裁纸刀口特征、最大记录宽度特征、分辨率特征、色彩特征、

记录机构特征、起始线特征、结束线特征、接收标识信息特征等。

4.2.2 传真接收机个体特征

主要表现在打印记录过程中,与相应打印方式的打印文件的个体特征相似。

5 识别传真特征的方法

5.1 宏观检验SF/Z JD0201004-2010

31

通过肉眼或借助放大镜对宏观的传真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2 显微检验

借助显微镜对微观的传真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

5.3 测量检验

借助测量工具或测量软件对传真特征的位置、形态及相互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

5.4 印压痕迹检验

通过侧光观察或压痕仪显现对传真形式文件上的印压痕迹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具体的检验方法

可参照 SF/Z JD0201005-2010 篡改(污损)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文件印压字迹鉴定规范。

5.5 视频光谱检验

借助光谱成像设备对传真墨迹的分色、红外、紫外光反射和吸收特性及可见、红外荧光特性进行

观察和分析。

5.6 仪器分析

通过分析仪器对传真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具体方法可根据传真墨迹的材料种类参

照 SF/Z JD0201008-2010 文件材料鉴定规范 中相应方法。

5.7 点滴分析

根据传真墨迹的材料种类,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对传真墨迹的溶解、显色等化学特性进行分析。

5.8 试验分析

通过市场调查和模拟试验对难以把握的传真特征进行分析。

6 原始传真文件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6.1 检材的检验

6.1.1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全面、细致的观察检材,了解检材概貌,发现各种传真特征及其他

痕迹特征。

6.1.2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鉴别检材的制作方式,如热敏印刷、喷墨印刷、激光静电印刷、热转印印刷等记录方式。

6.1.3 分析、鉴别检材上的传真特征和原稿痕迹特征。对于原稿明显是复制件的,分析复制过程可能

对检材图文部分产生的影响,如图纹线条质量、缩放变形等的变化。

6.1.4 分析检材上的特征的形成原因,按传真接收机特征、传真发送机特征、原稿痕迹特征及待定痕

迹特征进行归类。

6.1.5 分析检材传真标识信息的布局是否合理,点阵分布和线条质量是否符合字库打印的特点。

6.1.6 分析检材图文部分是否合理,点阵分布、线条质量、缩放变形是否符合低分辨率扫描、打印的

特点。

6.1.7 分析检材标识信息部分与图文部分的特征关系是否合理。 SF/Z JD0201004-2010

32

6.1.8 分析检材是否存在可疑的拼接变造痕迹。确定检材经过变造的,应与委托方沟通处理方法,或

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说明。

6.1.9 根据检验结果,对检材是否符合传真原件的特定进行综合评断,形成鉴定意见。

6.2 检材与样本的比较检验

如能获得原始传真样本或制作传真实验样本,则视需要,在 6.1 检验结果的基础上,对检材与样

本进行进一步比较检验。

6.2.1 如能获得声称的传真机发送机/传真接收机形成的原始传真样本的,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

验,其步骤和方法参照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7 部分 传真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中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6.2.2 如能获取声称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通过制作实验样本,对检材与样本进行比较检验,

其步骤和方法参照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7 部分 传真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中的

检验步骤和方法。

6.2.3 根据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种类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符合程度进行综合评断

的具体情况,形成相应的鉴定结论。

7 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7.1 鉴定结论的种类

鉴定结论分六种,确定性结论两种,分别是检材是传真原件和检材不是传真原件;符合性结论一

种,为检材符合传真原件的特点;非确定性结论两种,分别是倾向检材是传真原件和倾向检材不是传

真原件;及无法判断检材是否传真原件。

7.2 鉴定结论的判断依据

各种鉴定结论主要依据检材传真标识信息是否符合字库打印的特点;图文部分是否符合低分辨率

扫描、打印的特点;各传真特征及其关系是否合理;及检材与样本的传真特征的符合情况等综合得出。

根据检材条件、样本情况及检验发现,结合鉴定人经验判断的确信程度,形成相应的鉴定结论。 SF/Z JD0201004-2010

33

第 7 部分 传真文件同机鉴定规范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传真文件同机鉴定的检验步骤和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印刷文件鉴定中传真文件的同机鉴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

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

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SF/Z JD0201001-2010 文书鉴定通用规范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3 传真原理和传真特征

见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6 部分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 中第 3 款传真原

理和传真特征。

4 识别传真特征的方法

见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6 部分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 中第 4 款识别传

真特征的方法。

5 传真文件同机鉴定的步骤和方法

5.1 检材的检验

5.1.1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6 部分 传真原始文件鉴定规范,确定检材

是否传真原件。检材不是传真原件的,应与委托方沟通处理办法,或直接在鉴定报告中予以说明。

5.1.2 根据 SF/Z JD0201004-2010 印刷文件鉴定规范 第 3 部分 印刷文件制作方法种类鉴定规范,

鉴别检材的记录方式,如热敏印刷、喷墨印刷、激光静电印刷、热转印印刷等记录方式。

5.1.3 选用适当的特征识别方法,发现检材上的传真特征和原稿痕迹特征。特别要注意细微的、与图

文重叠的、潜在的、纸张背面的等不明显的传真特征。

5.1.4 分析、鉴别检材上的传真特征和原稿痕迹特征。对于原稿明显为复制件的,分析复制过程可能

对检材图文部分产生的影响,如图文线条质量、缩放变形等的变化。

5.1.5 分析检材上的传真特征的成因,并按传真接收机特征、传真发送机特征进行归类。 SF/Z JD0201004-2010

34

5.1.6 分析检材上反映出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种类特征,判断形成检材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

收机的种类特性。

5.1.7 分析检材上表现出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个体特征,判断这些特征在传真发送机/传真接

收机同一认定中的价值。

5.1.8 对有价值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在检材复制件上进行适当标记。

5.1.9 对检材上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的反映程度和同一认定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

检材是否具备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同一认定条件。如不具备鉴定条件的,应与委托方沟通处理办

法,或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说明。

5.2 实验样本的制作

如果委托方能够提供可疑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可制作实验样本供比较。

5.2.1 实验样本的种类

a) 用可疑传真发送机发送,某一传真机接收,制作的实验样本。该类样本可用于传真发送机

的同一认定;

b) 用某一传真机发送,可疑传真接收机接收,制作的实验样本。该类样本可用于传真接收机

的同一认定;

c) 用可疑传真发送机发送,可疑传真接收机接收,制作的实验样本。该类样本最为理想,可

同时或单独用于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同一认定。

5.2.2 了解可疑传真机的性能及使用、维护、维修情况,检查传真机的状态。注意调取可疑传真机的

传真报告及色带(热转印传真机)。

5.2.3 根据鉴定要求和可获得的可疑传真机,制作相应的实验样本。视需要,变化传真发送机/传真

接收机的设置,考察不同条件下的传真特征表现。实验样本应能全面、清晰地反映出可疑传真发送机/

传真接收机的特点。

5.3 样本的检验

5.3.1 根据鉴定要求和样本的获得情况,样本可分为三种,分别是:

a) 供传真发送机同一认定的样本;

b) 供传真接收机同一认定的样本;

c) 供传真发送机和接收机同一认定的样本。

5.3.2 参照 5.1 的检验要素,对样本进行检验。发现传真特征,鉴别印刷方式,分析原稿影响,判断

特征成因,对特征进行归类和标记,对传真机的种类和特征价值进行判断。

5.3.3 分析样本之间的传真发送机/传真发送机特征的关联性和变化情况。

5.3.4 对样本上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的反映程度和同一认定价值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判断

样本是否满足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同机鉴定的比对条件。如不具备比对条件的,应与委托方沟通,

要求补充样本,或直接在鉴定文书中予以说明。

5.4 对检材与样本的比较检验SF/Z JD0201004-2010

35

5.4.1 比较检材与样本所反映出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的种类特征的异同。

5.4.2 逐项比较检材与样本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个体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

5.4.3 传真特征的比对方法

a) 直观比较:通过直接观察,必要时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特征的形态

和分布进行比较;

b) 测量比较:通过测量,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c) 线条结合比较:在检材和样本的复制件或扫描图像上,通过连接分散的特征点,对传真特

征的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d) 重叠比较:通过重叠,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特征的形态和位置关系进行比较;

e) 材料特性比较:通过显微观察、视频光谱、点滴分析、仪器分析等手段,对检材与样本的

传真墨迹的理化特性进行比较。

5.4.4 传真特征比对表的制作

a) 对于大范围的明显的传真特征,可直接在检材和样本复制件上进行标注;

b) 对于价值高的或细微的局部传真特征,可通过复制剪贴或放大、显微摄影,制作特征比对

表,并标明特征出处。

5.5 综合评断

5.5.1 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的符合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符合

点时,应注意分析符合特征的特异性,一般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a) 与使用过程相关的由设备缺陷、污染等导致的传真特征的价值较高;

b) 形态特殊的传真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c) 关联组合的传真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5.5.2 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的差异点的数量和质量进行评价。评价特征差异

点时,应注意分析差异特征的形成原因及可能导致特征变化的因素,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a) 传真时间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b) 传真条件变化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c) 替换、补充耗材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d) 保养、维护、维修可能导致的特征变化;

e) 传真种类特征的差异具有非常高的否定价值;

f) 同期样本的传真特征的价值相对较高;

g) 稳定的传真特征价值相对较高

5.5.3 对传真特征的进行评价时,还应特别注意鉴别传真发送机特征和传真接收机特征;分析原稿痕

迹、污染、退色等对传真特征的影响;可疑传真机中的传真报告、打印色带有可能留有很重要的信息。

对于难以把握的传真特征,通过模拟试验进行分析。 SF/Z JD0201004-2010

36

5.5.4 根据对检材与样本的传真发送机/传真接收机特征的符合点和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进行综合评断

的具体情况,形成相应的鉴定结论。

6 鉴定结论的种类及判断依据

对于传真发送机同一认定和传真接收机同一认定,鉴定结论均分三类五种,其中确定性结论两种,

分别为肯定同一和否定同一;非确定性结论两种,分别为倾向肯定同一和倾向否定同一;没有结论一

种,为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6.1 肯定同一

6.1.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是同台传真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b) 检材是某台传真机(样本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6.1.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同台传真机接收或发送形

成的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6.2 否定同一

6.2.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不是同台传真机接收形成;

b) 检材不是某台传真机(样本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6.2.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很高,充分反映了不同传真机接收

或发送形成的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6.3 倾向肯定同一

6.3.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是同台传真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b) 检材倾向是某台传真机(样本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6.3.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同台传真机或发

送机接受或发送形成的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的差异点能得到合理解释。

6.4 倾向否定同一

6.4.1 结论的表述

a) 检材与样本倾向不是同台传真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SF/Z JD0201004-2010

37

b) 检材倾向不是某台传真机(样本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6.4.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差异点的总体价值较高,基本反映了不同传真机接收

或发送形成的特点;

b) 检材与样本的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特征符合点的总体价值较低,且能得到合理解释。

6.5 无法判断是否同一

6.5.1 结论的表述

a) 无法判断检材与样本是否为同台传真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b) 无法判断检材是否某台传真机(样本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接收或发送形成。

6.5.2 判断标准

a) 检材不具备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同一认定鉴定条件;

b) 样本不具备传真接收机或发送机同一认定比对条件;

c) 根据检材和样本情况,既无法得出确定性结论也无法得出倾向性结论。

云南律师,昆明律师,找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律师咨询,委托云南|昆明资深律师,重大案律师,知名律师维权,需要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律师,就上云南昆明律师网
滇ICP备12000640号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05号 版权所有:易德祥律师 返回首页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