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云南昆明律师网

注册 | 登录

您现在的位置: 云南昆明律师网 > 新闻中心 > 正文

男子追赶肇事逃逸者致死遭索赔 终获见义勇为确认书

2018-07-06 12:10:34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admin

“朱振彪同志于2017年1月9日追赶交通肇事逃逸人的行为,根据《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条例》相关规定,经调查审议,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7月4日,朱振彪终于收到了属于自己的见义勇为行为确认书。此时,距离他接到法院传票已经过去了200余天。去年11月24日,朱振彪接到河北省滦南县人民法院的应诉通知,彼时他才知道,自己被逃逸者之子告上了法庭。对方称,其父遭火车撞击身亡系因朱振彪追赶所致,因此索赔60万元。见义勇为还是“行为过度”?一时间,朱振彪陷入舆论漩涡中。今年2月,法院认定朱振彪的行为系见义勇为,无须为逃逸者的死亡承担侵权责任。自此,事件得以告一段落,朱振彪的生活也逐渐重回正轨。

“平常心”对待见义勇为认定

7月4日晚10点半,朱振彪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状态:“问我高兴与否时,请换位思考;我问值与不值时,请换位思考。世间万物,看到的是美好的一面,那就,把美好的这一面永远传递。”配图是一张紧握的拳头,旁边还有“传递正能量”5个字。

当天上午,朱振彪刚刚从唐山市曹妃甸区综治办领到了《见义勇为行为确认书》。红色的证书里,除了时间落款外,对朱振彪内容的描述只有两行半:“朱振彪同志于2017年1月9日追赶交通肇事逃逸人的行为,根据《河北省奖励和保护见义勇为条例》相关规定,经调查审议,确认为见义勇为行为。”

去年12月,他向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综治办申报了“见义勇为”认定。彼时,距离他被逃逸者家属起诉刚刚过去不久。朱振彪说,申报“见义勇为”其实是律师的意见。虽然律师也说,评不评得上“见义勇为”,对案件的判罚未必会有影响,但他还是决定试一试,要一个结果。

如今结果终于落地,朱振彪说:“感到欣慰,但还是要以平常心对待。”朋友圈的那条状态,是他在社交网站对此事唯一的回应。其中“问我高兴与否时,请换位思考”很容易理解,确认书拿到手后,不少朋友都发来“贺电”,向朱振彪表示祝贺,“高不高兴”是大家常问的一个问题。“我问值与不值时,请换位思考”却不免让人怀疑是否写错了发问者,毕竟被起诉后,追赶肇事逃逸者到底值不值就是朱振彪最常面临的问题。但朱振彪回答说没有写错,因为事情发生后,他经常反思,“很想听听其他人发自内心的评价,到底值不值得?”

写入最高法工作报告的案例

朱振彪自己对此的回答是“值得”。

去年1月9日,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一家水产公司门口,朱振彪目睹了一起交通事故。肇事者张永焕在骑摩托车将骑车人张雨来撞倒后,骑车逃逸。来不及多想,路过此地的朱振彪就追了上去。追逐过程中,张永焕走上铁轨,被火车撞击身亡。同年11月,朱振彪被张永焕家属告上法庭,索赔60万元。

今年2月12日,唐山市滦南县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死者家属的诉讼请求。法院认为,张永焕的肇事逃逸行为构成违法,被告朱振彪作为普通公民挺身而出,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应予以支持和鼓励。不久,死者家属提出上诉,但随即又选择撤诉。

此后,“朱振彪追赶交通肇事逃逸者案”被写入今年“两会”期间最高法的工作报告。报告附件中援引了该案一审判决书的内容:朱振彪作为普通公民挺身而出,制止正在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属于见义勇为,应予支持和鼓励。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评价该案称:“让维护法律和公共利益的行为受到鼓励,让见义勇为者敢为,以公正裁判树立行为规则,引领社会风尚。”

正是这句“让见义勇为者敢为”,坚定了朱振彪继续见义勇为的信心,也让他觉得,自己当时开车追上去的行为是值得的。

重回正轨的生活

现在,朱振彪的生活已经逐渐重回正轨。不用再为了出庭等事宜请假耽误上班,他觉得很开心。

但事件带给他的改变,依稀还是能看到些痕迹。在他的朋友圈里,除了7月4日深夜的那条状态,再无其他内容,底部小字显示“朋友仅显示最近三天的朋友圈”。朱振彪说,事情发生后,自己就很少在朋友圈分享内容。“案子判的时候,我就没发,他们二审撤诉的时候,也没有发。”

他介绍,从拿到应诉通知到现在,他和妻子除了案件日程外,从未详细交流过事件始末。事情是怎么发生的?张永焕为什么跑到了铁轨上?朱振彪自己到底应不应该为此负责?他对这件事又是怎么看的?所有这些,妻子都是通过媒体的报道才得以了解。朱振彪说:“那段时间其实压力还是挺大的,所以不是特别想说话。”好在妻子非常贴心,总能理解他的沉默。

但对朱振彪自己来说,过去几个月的种种经历,不免还是留给人生一些遗憾。2017年7月16日,他和妻子刚刚迎来自己的宝宝。但初为人父的喜悦还没有持续多久,11月官司就上了门。为了应付诉讼,大部分照顾孩子的重任就落在了妻子肩上。

如今,孩子已经学习走路,朱振彪也终于有了更多陪伴妻儿的时间。等孩子长大,会不会把自己的经历告诉他?朱振彪说,自己不会刻意去讲这段经历,“等他遇到类似的事儿,或许就会从网上发现我当年的经历”。到那个时候,他希望自己的所作所为能给孩子一个方向。

文/本报记者 孔令晗

云南律师,昆明律师,找律师,打官司,法律咨询,律师咨询,委托云南|昆明资深律师,重大案律师,知名律师维权,需要婚姻家庭,交通事故,合同纠纷,刑事辩护律师,就上云南昆明律师网
滇ICP备12000640号 滇公网安备:53011202000505号 版权所有:易德祥律师 返回首页 您是本站第 位访问者

返回顶部